close
養兵千日,用於一時,經過半年多來密集的郊山鍛鍊,終於在今日再次完登我心目中的中級聖山-北插天山,前一次去北插已是20年以前的事,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所謂正式的登山活動,只記得前晚住在滿月圓園區外的鄭白山莊,一大早摸黑出發,當時感覺有走不完的山路而且累得要死,其他就沒印象了,或許累怕了,之後就未再參加類似登山活動,直到年過不惑之年,才重返山林的懷抱。
北插天山除了山徑多元陡峭富挑戰性外,最重要的是它是台灣山毛櫸的故鄉,每年深秋,山毛櫸開始變裝,如秋楓般由綠葉轉黃變紅渲染山頭的景色,讓無數登山客不辭辛勞爭睹丰采,對我而言,當年與北插初相遇的慘痛經驗讓我對她仍心存畏誡,所以為了等待北插最美的一刻與其再次相逢,先前著實花了不少心力準備,從簡單的、具挑戰性的郊山,循序漸進到中級山,不斷的累積能量,而這一切的努力都在今日的超讚美景中得到回報,間隔20多年的舊地重遊,心中的感動難以言表。
清晨0550離家出門,約0645到達滿月圓停車場,整裝趕在收費前進入園區(標高約390公尺),已看到不少登山同好,聽說上周山上已湧現人潮,為免沿路塞車,跟王兄兩人簡單做個暖身操後於0700正式出發,對王兄而言,再次造訪北插也間隔17年了,為了重現當年來回7小時的英雄勇,一路勇往直前,我只能拼著老命跟在後頭,無暇欣賞風景,專心前行,沿途聽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跳及喘息聲,就這樣不斷的超越前方隊伍,於0910抵達水源地(標高約1290公尺),真服了自己,2個小時竟然上行了900公尺,忍不住跟王兄抱怨,這樣的走法ㄍㄧㄥ的我滿臉通紅氣喘不已。這是水源地,可以看到很多登山隊伍在此會師,大多來自於落差較小的小烏來(標高約1000公尺)及東眼山(868公尺)登山口,好整以暇準備在最後的天堂路PK我們。

過水源地後,收起登山杖並戴上麻布手套,因山徑攀爬難度漸增且越形陡峭,先前快速的上行已耗掉我大部分的體能,而最後1.5公里的天堂路,6、70度的連續陡坡需藉由木梯及樹根手腳並用攀爬而上,更讓我覺得力不從心氣都快喘不過來,不過看著其他女的、老的山友均能持續賣力攀爬,也激發了我的潛能,咬緊牙關硬撐續行,幾乎有種心肺已擴張到極限的感覺。

經過一番攀爬終於與變裝中的山毛櫸林相遇,在陡坡上踩在盤根錯節的樹根與金黃山林合影。

隨著高度上升,景色也跟著豁然開朗,再加上晴朗的天氣讓視野更加遼闊,這是陡坡上的一處展望點,左邊是盧平山,聳立中央的則是海拔近2000公尺的南插天山,或許可以列為下次的攀爬目標,至於傳聞中的南北插大縱走更是硬斗的行程,就別想太多了。

往桃園方向的綿延群山,中間偏右山巒間的一處碧波湖面就是石門水庫。

繼續上行終於看到披上由山毛櫸渲染而成秋季彩衣的北插天山,美哉啊!北插。

行走在多彩的山毛櫸林間看似浪漫,因有滿地繽紛落葉而仰頭即可欣賞體態多變的山毛櫸英姿,其枝葉在陽光照射下展現澄黃透亮的迷人丰采,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滿地的泥濘還是讓穿著登山鞋的山友叫苦不已,還好我還是堅持我的雨鞋王道。

而落盡鉛華的山毛櫸,古樸的枝幹更如千手觀音般聳立山頭。

在接近山頂的一處展望點發現了驚喜,穿越層層堆疊的重山峻嶺,最遠方就是令無數登山客嚮往的聖稜線,中央處的一座凸起山峰則是有名的大霸尖山,這條海拔高過3000公尺百岳群聚的稜線,似乎正呼喚我的靈魂,讓我內心蠢蠢欲動,或許有一天真的會去享受那種漫步在雲端的折磨,怎麼說呢?因為聽說那是要走個5、6天的重裝行程。

歷盡艱辛終於在1050再次踏上睽違20多年的北插峰頂,內心感動莫名,只因有不少山友聚集,讓我不好意思依慣例大吼幾聲,只累的一屁股坐在基石上拍照,事後感覺過於狼狽,所以還是把北插天山的登頂版面讓給仍意氣風發的王兄。一般由滿月圓起登至北插山頂的時間約需5個小時,而我們在最後攻頂過程中雖因拍照耽誤一些時間,卻還是只花了3小時50分,這樣的速度讓我在登頂後幾乎快精疲力盡。

大部分的山友會循原路折返水源地野炊,雖然路程較近但考量今日登山者眾多上下行交會時間反而影響行程,所以我們在稍事休息吃些食物補充體力後繼續朝多崖山前行,此為途中眺望多崖山。

約1130到達多崖山頂(標高1700公尺),向北眺望聳立的山頭即是前些時日攀爬讓人備感折磨的樂佩山,原來遠遠觀之,其山勢算是相當雄偉,當時我們沿著連接兩山間的稜線前行並於途中下切滿月圓,今日亦採此種方式下山。

在多崖山頂與後方披著彩衣的北插及遠方的南插天山合影。

在多崖山頭巧遇北插2怪,其中1怪就是圖中的赤腳仙,每周都會赤腳攀爬北插天山數回,看其身著裝備,若大家都與其看齊,那戶外用品廠商大概都要關門了,另一怪則是幫我們拍照者,據告知攀爬北插次數已超過1年的天數,當真佩服他們對北插的專情。北插算是我登山的初戀,卻是不堪回首的苦戀,不過經過20多年的再次相逢,或許身心素質都已提升,終才發現北插的美好,也為情人還是老的好做了印證,呵呵,好怪的比方,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爾後我的身影也將不時出現在插天山系的山林中。

雖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我還是喜歡下山,因為隨著登山技巧的成熟,已可輕易面對各種濕滑難行的山徑,所以只要巧用重力專心踏行即可,至少不會再有那種氣喘不過來的感覺。途中見到一株軀幹些許傾斜卻碩大的山毛櫸,忍不住趴在它的身上拍照,近處有綠苔陪襯的紅色落葉,而翠綠、澄黃、甚至艷紅的多變枝葉則由近而遠不對稱的分布,或許只有山毛櫸才能展現出如此多層次的美,讓人驚艷。

這是下山途中的一處展望點,視野雖受些許雲霧影響,仍可看到由群山圍繞的台北盆地,由右側依稀可見木柵焚化廠的煙囪間隔著南港山與位於中央的101大樓遙遙相對,遠方則是陽明山系。今日硬斗行程之後的郊山之旅,該安排去七星大屯賞賞秋芒了。

今日行程充滿著驚喜,在快接回東滿步道的山徑中,經過一處山泉溪谷地,不似先前人滿為患的水源地,此處讓人備感清幽,可以躺在清爽乾淨的岩石上欣賞著上方逐漸變色的楓葉及周遭原始林相,同時還可聆聽著淙淙流水及不時傳來的蟲鳴鳥叫聲,瞧!王兄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下次可以到此泡茶野餐順便睡個午覺,當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坦白說經過上山時高強度的操練,下山過程我已疲累不堪不想再趕路,所以休息的次數也比較多,回到停車處已1600,也結束今日值得再三回味的驚艷之旅。
北插天山除了山徑多元陡峭富挑戰性外,最重要的是它是台灣山毛櫸的故鄉,每年深秋,山毛櫸開始變裝,如秋楓般由綠葉轉黃變紅渲染山頭的景色,讓無數登山客不辭辛勞爭睹丰采,對我而言,當年與北插初相遇的慘痛經驗讓我對她仍心存畏誡,所以為了等待北插最美的一刻與其再次相逢,先前著實花了不少心力準備,從簡單的、具挑戰性的郊山,循序漸進到中級山,不斷的累積能量,而這一切的努力都在今日的超讚美景中得到回報,間隔20多年的舊地重遊,心中的感動難以言表。
清晨0550離家出門,約0645到達滿月圓停車場,整裝趕在收費前進入園區(標高約390公尺),已看到不少登山同好,聽說上周山上已湧現人潮,為免沿路塞車,跟王兄兩人簡單做個暖身操後於0700正式出發,對王兄而言,再次造訪北插也間隔17年了,為了重現當年來回7小時的英雄勇,一路勇往直前,我只能拼著老命跟在後頭,無暇欣賞風景,專心前行,沿途聽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跳及喘息聲,就這樣不斷的超越前方隊伍,於0910抵達水源地(標高約1290公尺),真服了自己,2個小時竟然上行了900公尺,忍不住跟王兄抱怨,這樣的走法ㄍㄧㄥ的我滿臉通紅氣喘不已。這是水源地,可以看到很多登山隊伍在此會師,大多來自於落差較小的小烏來(標高約1000公尺)及東眼山(868公尺)登山口,好整以暇準備在最後的天堂路PK我們。

過水源地後,收起登山杖並戴上麻布手套,因山徑攀爬難度漸增且越形陡峭,先前快速的上行已耗掉我大部分的體能,而最後1.5公里的天堂路,6、70度的連續陡坡需藉由木梯及樹根手腳並用攀爬而上,更讓我覺得力不從心氣都快喘不過來,不過看著其他女的、老的山友均能持續賣力攀爬,也激發了我的潛能,咬緊牙關硬撐續行,幾乎有種心肺已擴張到極限的感覺。

經過一番攀爬終於與變裝中的山毛櫸林相遇,在陡坡上踩在盤根錯節的樹根與金黃山林合影。

隨著高度上升,景色也跟著豁然開朗,再加上晴朗的天氣讓視野更加遼闊,這是陡坡上的一處展望點,左邊是盧平山,聳立中央的則是海拔近2000公尺的南插天山,或許可以列為下次的攀爬目標,至於傳聞中的南北插大縱走更是硬斗的行程,就別想太多了。

往桃園方向的綿延群山,中間偏右山巒間的一處碧波湖面就是石門水庫。

繼續上行終於看到披上由山毛櫸渲染而成秋季彩衣的北插天山,美哉啊!北插。

行走在多彩的山毛櫸林間看似浪漫,因有滿地繽紛落葉而仰頭即可欣賞體態多變的山毛櫸英姿,其枝葉在陽光照射下展現澄黃透亮的迷人丰采,令人目不暇給。不過滿地的泥濘還是讓穿著登山鞋的山友叫苦不已,還好我還是堅持我的雨鞋王道。

而落盡鉛華的山毛櫸,古樸的枝幹更如千手觀音般聳立山頭。

在接近山頂的一處展望點發現了驚喜,穿越層層堆疊的重山峻嶺,最遠方就是令無數登山客嚮往的聖稜線,中央處的一座凸起山峰則是有名的大霸尖山,這條海拔高過3000公尺百岳群聚的稜線,似乎正呼喚我的靈魂,讓我內心蠢蠢欲動,或許有一天真的會去享受那種漫步在雲端的折磨,怎麼說呢?因為聽說那是要走個5、6天的重裝行程。

歷盡艱辛終於在1050再次踏上睽違20多年的北插峰頂,內心感動莫名,只因有不少山友聚集,讓我不好意思依慣例大吼幾聲,只累的一屁股坐在基石上拍照,事後感覺過於狼狽,所以還是把北插天山的登頂版面讓給仍意氣風發的王兄。一般由滿月圓起登至北插山頂的時間約需5個小時,而我們在最後攻頂過程中雖因拍照耽誤一些時間,卻還是只花了3小時50分,這樣的速度讓我在登頂後幾乎快精疲力盡。

大部分的山友會循原路折返水源地野炊,雖然路程較近但考量今日登山者眾多上下行交會時間反而影響行程,所以我們在稍事休息吃些食物補充體力後繼續朝多崖山前行,此為途中眺望多崖山。

約1130到達多崖山頂(標高1700公尺),向北眺望聳立的山頭即是前些時日攀爬讓人備感折磨的樂佩山,原來遠遠觀之,其山勢算是相當雄偉,當時我們沿著連接兩山間的稜線前行並於途中下切滿月圓,今日亦採此種方式下山。

在多崖山頂與後方披著彩衣的北插及遠方的南插天山合影。

在多崖山頭巧遇北插2怪,其中1怪就是圖中的赤腳仙,每周都會赤腳攀爬北插天山數回,看其身著裝備,若大家都與其看齊,那戶外用品廠商大概都要關門了,另一怪則是幫我們拍照者,據告知攀爬北插次數已超過1年的天數,當真佩服他們對北插的專情。北插算是我登山的初戀,卻是不堪回首的苦戀,不過經過20多年的再次相逢,或許身心素質都已提升,終才發現北插的美好,也為情人還是老的好做了印證,呵呵,好怪的比方,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爾後我的身影也將不時出現在插天山系的山林中。

雖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我還是喜歡下山,因為隨著登山技巧的成熟,已可輕易面對各種濕滑難行的山徑,所以只要巧用重力專心踏行即可,至少不會再有那種氣喘不過來的感覺。途中見到一株軀幹些許傾斜卻碩大的山毛櫸,忍不住趴在它的身上拍照,近處有綠苔陪襯的紅色落葉,而翠綠、澄黃、甚至艷紅的多變枝葉則由近而遠不對稱的分布,或許只有山毛櫸才能展現出如此多層次的美,讓人驚艷。

這是下山途中的一處展望點,視野雖受些許雲霧影響,仍可看到由群山圍繞的台北盆地,由右側依稀可見木柵焚化廠的煙囪間隔著南港山與位於中央的101大樓遙遙相對,遠方則是陽明山系。今日硬斗行程之後的郊山之旅,該安排去七星大屯賞賞秋芒了。

今日行程充滿著驚喜,在快接回東滿步道的山徑中,經過一處山泉溪谷地,不似先前人滿為患的水源地,此處讓人備感清幽,可以躺在清爽乾淨的岩石上欣賞著上方逐漸變色的楓葉及周遭原始林相,同時還可聆聽著淙淙流水及不時傳來的蟲鳴鳥叫聲,瞧!王兄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下次可以到此泡茶野餐順便睡個午覺,當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坦白說經過上山時高強度的操練,下山過程我已疲累不堪不想再趕路,所以休息的次數也比較多,回到停車處已1600,也結束今日值得再三回味的驚艷之旅。
全站熱搜